当前位置:全球调节阀网 > 信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关注“十三五”规划编制进展

作者: 2015年12月22日 来源:中国核工业报 浏览量:
字号:T | T
今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各省市陆续出台了地方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指导文件。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


    今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各省市陆续出台了地方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指导文件。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十三五”时期也是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克难的阶段。关注“十三五”规划是关注国家未来五年的大政方针,也是关注对自身未来五年的影响。

  进展扫描:

  李克强:汇聚众智以新发展理念编制“十三五”规划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国内外专家座谈会,强调汇聚众智以新发展理念编制“十三五”规划。

  李克强说,“十三五”规划要落实中央《建议》,牢牢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汇聚各方智慧。这次国务院首次邀请国内外专家一起对五年规划编制出谋划策,就是要使规划既立足国情、符合实际,又借鉴国际经验,经过努力实现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李克强说,编制好规划,必须深入分析判断国际经济走势和国内面临的主要矛盾,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的平衡。既要通过稳增长为结构调整创造空间,又要以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增长能力,推动解决产能过剩、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体系薄弱、公共服务不足等深层次矛盾,把发展成果更好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

  李克强指出,要继续从供需两侧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规划要把创新驱动放在核心位置,围绕加快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使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涌现出来,适应市场需要并带动更多就业。中国是一个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现实或潜在需求,要通过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发挥新型城镇化带动作用等重大举措,着力把内需潜力激发出来。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持续深化的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李克强说,规划要突出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转变。通过细化目标和硬化举措,引导地方、行业、部门把这方面要求变成自身追求。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投入,保护知识产权,提升国民素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李克强要求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坚持开门编规划,深入研究提出一批重点政策、重大工程、重要举措,既做好顶层设计,也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为地方因地制宜发挥创造性留出空间,编制一个遵循规律、体现民意、促进发展的好规划,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和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就规划编制进展作了汇报,并邀请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世界银行郝福满、麦肯锡公司华强森以及蔡昉、薛澜、黄海洲等专家发言。(来源:新华网)

  21省份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

  今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稿,这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各地编制地方“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指导文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的第一周,至少已有河北、陕西、福建、江苏、重庆、贵州、 湖南、 浙江、四川、青海、江西、吉林、广东、黑龙江、甘肃、山东、广西、北京、天津、海南、内蒙古等21个省份召开会议并审议通过了本地“十三五”规划建议。其中除北京、天津、海南外的18地已公布建议稿全文。

  9个省份提GDP增速高于全国

  日前,中央印发的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近日已公布地方“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的18省份中,黑龙江、福建、江苏、重庆、山东、吉林、浙江、青海等地与中央目标相同,均明确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相比较,河北、四川、甘肃、重庆等地的目标略高。如河北、四川、甘肃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重庆明确,到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步提升并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梳理还发现,河北、福建、陕西、甘肃、四川、江西、湖南、广西、内蒙古等地在本省“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前,习近平在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说明时曾指出,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目标看,2016年至2020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

  此外,河北、贵州、广东三地明确了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数字。贵州要实现地区GDP年均增长10%左右,河北要实现年均增长7%左右,广东要实现年均增长7%。据查,今年前三季度河北GDP增速为6.5%,贵州为10.8%,广东为7.9%。

  多地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

  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要求,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落实到地方,山东、甘肃、黑龙江、青海、四川、江西、贵州、内蒙古等省份均在地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表态,要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甘肃提出,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大退牧还草力度。黑龙江表示,要严格按标准控制使用劣质煤,减少雾霾等灾害天气。青海、四川等地将细颗粒物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

  而经常有多个城市被列入环保部公布的全国74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10位的河北省,此次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表态,生态文明建设要取得新成效。同时提出具体目标: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重大突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40%,污染严重的城市力争退出全国空气质量后10位。(来源:人民网)

  重点关注:

  李锦:“十三五”国企改革将大有作为

  “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对此,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撰文指出,“十三五”时期推进国企改革的路径和步骤首先是分类,其次是国企重组,然后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最后是以管资本为主建立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这四个问题将决定“十三五”时期国企改革的整体进度和速度。

  本版将李锦的文章摘编如下:

  站在“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即将开启的历史节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划定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航标。“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把“中国号”巨轮带入一个全新的水域。

  一个月前揭开波澜壮阔大幕的中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是为“十三五”寻找新动力,再造改革新红利,“十三五”为国企改革提供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可以理解,国企改革为“中国号”巨轮安装了一个巨大的发动机。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焦点聚集在“十三五”规划上,这一规划将描绘到2020年整个国家发展的蓝图,而9月公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目标是,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

  以后的五年,是“十三五”具体实施的五年,是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五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后决胜的五年,这反映了国企改革在“十三五”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国企改革的“驱动”作用,为经济体制带来新的活力,进而形成改革红利,以利于“十三五”目标的实现。

  因此,新一轮国企改革将如何为“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再造改革新红利,万众瞩目。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新常态下,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明确目标,让经济形势、运行态势总体向好。亚投行用资金完善全球金融架构,“一带一路”用合作共赢构建世界经济地理新版图,整个世界正在我们面前展开。

  如何全面化解产能过剩,通过市场机制培育新兴产业?如何通过政府放权,让国企更充分走向市场,形成活力?如何以创新为驱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增强更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实现新旧发展动能的平稳切换。

  五中全会还指出,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世界经济处在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三期叠加”的阵痛持续加深,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未来几年,国企产能过剩矛盾依然存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还要打一场攻坚仗。改革进入深水区,制度约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唯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才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的动力源。

  五中全会公报要求,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十三五”时期,国企以改革为总抓手,有四件“自己的事情”必须做好:

  抓改革。政府放权,让国企成为市场的独立主体,充分激发活力,包括市场活力与资本活力。“改革”与“发展”并重,“改革”为“发展”提供动力。

  保增长。保6.5%以上增长的硬任务,国企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发展“质量”与“速度”并重,“速度”为“质量”提供基础。

  转方式,调结构。调结构是改革并行不悖。“十三五”规划拟继续以深化改革和坚持结构调整为主基调。“创新”与“重组”、“清退”并重,“重组”、“清退”为“创新”提供条件。

  促开放。国有经济与世界融合、与市场融合、与资本融合,提高我国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也是写进的内容。“开放”与“发展”并重,“开放”为“发展”提供市场。

  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要把握国企在“十三五”的“关键词”:抓改革,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开放。为此,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以改革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

  未来五年,国企改革从顶层设计的“蓝图”落实到“施工图”,需要更清晰的改革思路、缜密的改革布局、有力的改革举措,保障改革政策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15年,中国在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动作很大,接下来的在“十三五”中如何完成的改革答卷,大家充满期待。

  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上,世界期待着中国国企改革的故事,历史期待着国企改革做出回答。(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专家解读: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实现百年奋斗目标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谈:坚持创新发展

  实现创新发展,就要引导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围绕创新发展优化配置,引导创新资源向创新活动集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创造新供给,释放新的市场需求,从而形成发展新动力。

  实现创新发展,就要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形成若干在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区,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施《中国制造2025》,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以提高生产率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和经济增长点。

  实现创新发展,就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努力取得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创新深度融入经济发展之中。

  实现创新发展,根本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有利于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体制环境。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矫正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扭曲,增强企业创新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执法力度。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谈:坚持协调发展

  公报明确提出了需要处理的一些重大关系,重点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等。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今后将更注重大区域的协调发展,这也是公报中所说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通过跨区域的协调发展,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当前实施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都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要素在更宽的范围内优化配置的举措。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谈:坚持绿色发展

  环境质量众所关注。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中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还是绿色发展部分的“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新提法、新表达都让人眼前一亮。“十三五”期间环境状况将面临转折,这对于处在快速发展转型中的我国将是巨大的挑战。

  以绿色发展为途径,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公报给出了许多有效的手段和工具,比如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等。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谈:坚持开放发展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项改革全面推进。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发展,以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

  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需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外商投资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在外贸方面,要努力提升外贸竞争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外贸提质增效升级等。

  开放发展要“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将来,沿海地区要通过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打造开放新高地;通过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培育沿边开放新支点。

  在国际市场上,企业有竞争力才有话语权。在开放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谈:坚持共享发展

  实现共享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意味着我们今后将更加注重人自身的发展。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些都是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来的。

  实现共享发展,需要在经济社会两个领域同步发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这是经济问题;但是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普及高中教育等又是社会问题。只有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让人们在经济和社会两个维度上都有“获得感”,共享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摘编自《人民日报》)

全球调节阀网(http://www.tjf168.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调节阀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