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调节阀网 > 信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第七届外洽会中国核电“走出去”论坛综述

作者: 2015年11月13日 来源:中国核工业报 浏览量:
字号:T | T
凭借着实实在在的核电订单,中国再次向世界彰显了雄厚的实力。10月21日,中法两国企业在英国签署协议,投资建设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C项目,共同推进塞兹韦尔C和布拉德韦尔B两大后续核电项目,其中布拉德韦尔B项目拟采


    凭借着实实在在的核电订单,中国再次向世界彰显了雄厚的实力。10月21日,中法两国企业在英国签署协议,投资建设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C项目,共同推进塞兹韦尔 C和布拉德韦尔B两大后续核电项目,其中布拉德韦尔B项目拟采用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首次在西方发达国家参与核电建设。

    这一在我国核电“走出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在国内外迅速发酵,引发了舆论热潮,也成为了第七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中国核电“走出去”论坛热议的重要话题。10月22日,来自国家能源局、中核集团、中国广核集团、中国工商银行等政府、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代表,齐聚北京分享和研讨了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成果、经验、风险和策略等。

  当前,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纷纷扬帆出海,中国核电企业也不甘示弱。依托30多年持续发展,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建设规模、运营业绩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核电如今已成为了中国“走出去”的靓丽名片之一。被寄予厚望的中国核电,而今在海外市场开发中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那么后续能否按照李克强总理曾提出的不仅要“走得出”还要“走得稳”的要求持续推进呢?

  春回“核”地处处秀 风正帆悬济丝海

  如果说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致使世界核电发展顿入严冬的话,那么在2015年,世界核电发展已经完成休整,步入惊蛰。

  2015这一年,核电发展再次赢回了世界关注的目光,多国将建设核电项目提上议程并决定重启。其中,欧洲核电市场的表现极为鲜明,尽管德国宣布弃核,但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等国依然欢迎核电。而遭遇暂停的中国,核电苏醒最为迅速,今年以来已经按照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重启了红沿河二期等核电机组建设。特别是中核集团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在福建福清开建,更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之后世界上具有三代核电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少数国家之一,跻身世界核电“第一阵营”。

  春风徐来,谈核日亲。据统计,从国际核电市场需求看,全球共有70多个国家已经或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到2020年将新建约130台核电机组,到2030年前将达到约300台,“一带一路”上及其周边国家将占到新建机组数量的约80%。

  既然春天已经来到,夏天还会远吗?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全球将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核电项目建设景象。这对于当前具备核电出口能力的国家而言,无疑是一块充满巨大诱惑力的蛋糕。

  对比,中国核电企业早已严阵以待。据中核集团总经济师黄敏刚介绍,中国企业无论是核电工程建设、运行能力和水平,还是核电装备和供应能力都满足核电出口需要,而且在核能科技研发、核电人才培养和保障能力等方面也足以提供有力支撑,已经具备全面、全产业链“走出去”的能力。

  而此前中国政府早已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政策上积极支持和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国际产能合作。这也正是黄敏刚在论坛上突出强调中国核电“走出去”重要性的原因。黄敏刚说,中国核电“走出去”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竞争,推动我国能源领域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产能“转出去”、技术标准“带出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好实践。

  事实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工的自主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就是中国核电企业向世界发出的一个响亮的信号——中国核电“走出去”,将以海上丝绸之路福建为前哨,“造船出海”,扬帆远航。

  从今年 5月“华龙一号”首堆落地福清,到在海上丝绸之路地区开工建设海外“华龙一号”工程,再到10月中国企业联队与法国企业签订协议建设英国核电项目,可以看出,中国核电企业正遵循“一带一路”倡议要求,积极推进海外布局。当前,中核集团在南亚、阿根廷、埃及、巴西、沙特等新兴核电的市场的开发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泰国、印尼、肯尼亚、南非、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多国都对“华龙一号”产生了强烈兴趣。

  暖风吹得“核”人醉 异地开拓路正长

  沐浴在中法合作建设英国核电项目这股温暖的春风里,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国核电成长史。此次论坛主持人、中国核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申立新也不由地感叹到:“中国核电建设过程离不开中国和国外企业的合作,而今两者再度联手,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合作。”

  虽然仅仅是“换了一个地方”,但中国核电“走出去”面临挑战的独特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从中可见一斑。

  “中国核电产业链要‘走出去’,实际上针对不同的国家,困难和挑战也不同。”中国广核集团国际核电开发部市场总监郑华说,对于发达国家,无论是出口设备还是出口技术,门槛都很高。如在英国就要通过国家通用技术审查评审(GDA)。要通过这项评审,预计要五年时间,还有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则属于另一个层面。其中目标国政局的稳定性、社会的动荡程度,都会给项目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即使项目落地,后续项目管理、建设质量等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小觑。另外,有些核电发展意向国家还提出了本土化的要求。其制造、建造水平能否满足核电站项目建设的要求,企业在“走出去”时也不能不慎重考虑。

  但这些都不会成为核电强国开拓国际市场的绊脚石,俄罗斯、美国、法国等国已经撬开了多国的大门。据了解,在向全球核电市场进军中,俄罗斯目前一马当先,早已走在前列,其抓住了美欧因日本福岛核事故发展停滞的机遇,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很大的份额,拿到21台机组的巨大订单,而且还制定了非常庞大的国际拓展计划。其他国家也有可圈可点之处,韩国在阿联酋拿到了订单,法国在芬兰、印度等国有订单,日本在土耳其、英国、越南等都有订单,美国在捷克、保加利亚、印度等国有订单。

  目前,国际核电市场的复苏与繁荣,其实是基于核电的环保低碳,技术的成熟安全,且价格不高于其他能源品类。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秦志军在论坛上指出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全球的经济格局调整下,国际核电市场孕育着新的增长空间和投资机会。但同时也要看到,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会增加国际核电市场的需求不稳定、不确定性。

  秦志军说,尽管具有经过30年发展形成的优势,但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经验、风险意识仍嫌不足,在品牌、服务上与国际先进品牌相比仍存不小的差距。因此,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核电“走出去”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艰辛漫长的路要走。

  “核”舟共渡慎为要 小心驶得万年船

  可以这样说,核电比世界上任何民用项目都金贵和具有“传染”性。日本福岛核事故不仅让本国核电稍息,也暂缓了世界上其他国核电发展的脚步。如今,春风再次眷顾核电,中国核电也已经成长,并成为了扬国人志气的重要期盼。然而,中国核电“走出去”虽鲜花满径,未来可期,仍需步步为营,谨慎而行,容不得半点闪失。这是此次论坛上嘉宾们的共识。

  对于情况各异的核电发展意向国,国内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确保核电稳扎稳打“走出去”?其中,“合作”成为了嘉宾们认可度最高的关键词。秦志军指出,中国核电的发展实践证明,没有合作,就没有今天的成绩。国家能源局将加强核电“走出去”的顶层设计,加大对自主品牌技术的攻关和示范力度,支持企业以多种合作模式参与国际市场项目竞争。中国愿与国际同行分享经验,助力全球核能发展。

  “先进的技术、可靠的安全保障、优质的服务是世界各国核电竞争的主要核心要素。”黄敏刚分析说,从“华龙一号”出口情况来看,合理的价格、优惠的金融条件、灵活的合作模式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优势。其中,造价、融资已经成为中国核电参与世界竞争的核心要素。中核集团公司将仔细研究亚投行、丝路基金等相关政策,做好衔接,同时与核电建设企业、设备制造企业,以及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共同出海,开拓国际核电市场。

  在融资方面,中国工商银行船舶与电力融资处的高级经理张建良说,为了支持国家的“走出去”战略和践行“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工商银行也在积极地支持国内的企业在海外的业务拓展,包括工程承包和投资以及并购等。现在工商银行所有海外的机构已经全部覆盖到所有拥有核电的国家,可以为国内的核电企业提供本地化的金融服务优势。

  黄敏刚还强调,在抓住“一带一路”机遇“走出去”的同时,要增强风险意识,主动寻求第三方资源,应对“走出去”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对于有关国家的政治稳定性、经济可靠性等等,中国企业保持跟踪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风险规避。

  这一观点得到了金融、保险机构代表的呼应。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资信评估中心处长王福俭建议说,除了政治风险,企业在“走出去”中还将面临商务、技术等风险,可以建立风险管控体系,通过第三方进行权威风险评估,控制风险。(文/影 盛安陵)

全球调节阀网(http://www.tjf168.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调节阀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