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调节阀网 > 信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走进新国企·改革赋能新发展"大型融媒采访活动侧记

作者: 2023年05月12日 来源: 浏览量:
字号:T | T
近年来,中央企业改革步履铿锵。一个个重点任务不断推进,一项项重大举措疾蹄步稳,各央企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这场大考交出了优异答卷。  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

      近年来,中央企业改革步履铿锵。一个个重点任务不断推进,一项项重大举措疾蹄步稳,各央企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这场大考交出了优异答卷。

  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下,4月24日至27日,国资委宣传局、新闻中心联合组织“走进新国企·改革赋能新发展”大型融媒采访活动,带领国企改革专家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10余家央媒记者走进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中国巨石、中远海控,挖掘国企改革新动能,探寻国企改革带来的新成效、新变化。

  

张玉卓、国资、央企、国资委、书记、主任、国企、企业改革

 

  向绿而行

  石化企业“换新颜”

  绿色发展,是石化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根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中国石化提出“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愈发清晰、愈发可期。在改革标杆型企业镇海炼化,一场绿色石化基地变革正徐徐铺展。

  四月春盛。行走在镇海炼化基地,生机盎然,空气清新,炼化塔林之间,自然绿与天空蓝相衬,描绘出一副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交相辉映的美好画卷。

  

张玉卓、国资、央企、国资委、书记、主任、国企、企业改革

 

  镇海炼化全景

  以小生态带动大生态建设,安全环保的治理体系不断推进。

  “我们建立完善HSE管理体系,积极打造‘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基地’,大力构建‘废气不上天、固废不落地、废水不出厂”循环生态发展格局。”镇海炼化党委书记莫鼎革表示。

  在镇海炼化“白鹭园”,鹭鸟自由翱翔在绿林装置间;不远处,鱼虾嬉戏,处理后的工业污水源源不断地引入氧化塘,成为动物们赖以生存的一池活水......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在这里相统一。

  白鹭被称为“大自然的检验师”,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春来秋去,上千只各种鹭鸟在重化工企业里筑巢繁衍,成为镇海炼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证明。

  如今,镇海炼化“白鹭园”成功入选全球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集。我国首个全天候24小时、365天全球白鹭慢直播平台正向全球实时共享这一能源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场景。

  随着石化产业进入新的发展之境,一批新兴的绿色引擎正激发镇海炼化绿色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镇海炼化牵头创建我国首个“绿色石化产业链创新联合体”,聚焦聚焦洁净能源、绿色石化与先进材料领域内的前沿技术,推动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产业孵化,带动绿色石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今,厂区内,氢能大巴畅快通行;中国石化系统内首个高电压等级无人值守变电所,靠着铺设的光伏系统,实现“零碳”运行......

  “我们的绿色石化产业链正向着新能源、生物技术、环保新材料等绿色低碳产业延伸。”莫鼎革表示。

  

张玉卓、国资、央企、国资委、书记、主任、国企、企业改革

 

  亚洲首套10万吨/年生物航煤工业装置

  过去一年,镇海炼化建设运行亚洲首套10万吨/年生物航煤工业装置。该套装置满负荷运行一年,基本能够消化掉一座千万人口城市一年回收的“地沟油”。

  与此同时,宁波市首座加氢示范站在镇海炼化率先建成,氢能大巴、氢能重卡相继投用,不断拓展着氢能应用场景。

  对于绿色发展,镇海炼化有着系统的谋划布局。“未来,我们还将加速推进氢能产业布局,建成加氢站二期项目,打造浙江省最大的加氢中心,形成中国石化在华东地区的氢能产业链综合示范点。”莫鼎革说。

  “以混促改”

  企业提效率 增活力

  一根根比发丝还细的玻璃纤维,编织起未来生活的种种形态。

  走进中国巨石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这一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正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的全流程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未来,它们将被运往下游企业,应用到建筑建材、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等领域。

  从1993年成立,建起第一座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玻璃纤维池窑,到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实现全球市场占有率四分之一,中国巨石一路弯道超车,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玻璃纤维制造商。如何创造这份奇迹?

  中国巨石给出的答案是:“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

  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永恒的动力。1998年,面临内忧外患、资金掣肘的局面,渴望发展的中国巨石急于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与此同时,为实现国企三年脱困,中国建材亟需从外部引入优良资产等社会资本,摆脱经营困境。

  优配置、谋发展的想法不谋而合,一场互利共赢的合作蓄势待发。

  1998年4月,央企中国建材和民企振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化建”(中国巨石的前身)。此后20余载春秋,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国巨石这株中国玻纤民族工业的“火种”渐成燎原之势。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有机融合,带领中国巨石进入了一个更高更大的平台,也为其创造了无限可能。

  “从浙江的一个县级市出发,央企背后的强大实力给了我们强有力的支撑。”中国巨石党委副书记、副总裁,巨石集团总裁杨国明表示,“即使是后来的金融危机,我们也敢于不停产,加大研发投入,这是以前作为一个民企想都不敢想的。”

  1999年至2022年,中国巨石的总资产增长了近44倍,玻纤产量增长了83倍,营业收入增长了55倍,利润总额增长了171倍,合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217倍。

  这一里程碑式成就的背后,是“以混促改”机制效用的最大发挥。

  

张玉卓、国资、央企、国资委、书记、主任、国企、企业改革

 

  中国巨石大楼

  改革奔着问题去,国企才能焕发更多活力。

  “混改”过程中,首先需要克服民企对国有管理制度的“水土不服”,实现民企与国企的真正融合。

  “我们的主要办法是充分信任和授权,有效释放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发展的正向作用。”中国建材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建材积极探索差异化管控新模式,在允许范围内给予中国巨石最大经营自主权,在“放活”的同时注重“管好”,确保效率提升,确保风险可控。

  思想解放撬动改革破冰,更深远的改革逐步发生在公司治理,人才激励等各个层面,一个具有“巨石特色”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路径逐渐清晰。

  “比如,我们尝试推动合理设置股权结构,探索建立高效的治理架构;探索实施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机制等......”杨国明介绍。市场化、灵活、信任的“混合”使得中国巨石发展效率越来越高,活力越来越强。

  近年来,中国巨石成功研发E6玻璃纤维,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E7、E8、E9技术更新,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世界一流专精特新企业的新优势愈发凸显。

  在非洲建立中国在海外首个自主建设的大型玻璃纤维生产基地,填补非洲玻璃纤维行业技术空白;在玻璃纤维的发源地美国建厂,实现“工厂在海外,收益在家乡,资源用境外,回报在国内”的发展路径……挥师海外,全球版图愈发庞大。

  

张玉卓、国资、央企、国资委、书记、主任、国企、企业改革

 

  巨石埃及生产基地

  如今,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慧元素”正被用于生产。以“制造数智化”为目标,中国巨石正积极打造智能化“未来工厂”,这一传统制造企业正焕发新的活力。

  重组赋能

  产业链韧性更强劲

  走进上海洋山港,卡车穿梭,货物云集。在集装箱码头,一船船装运新鲜水果的冷箱信息,正通过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实时传递到系统前台,实现温度可控。

  以上是中远海控智能冷箱一站式前台“MY REEFER”的应用场景,也是中远海控布局数智化格局,推动打造全球综合供应链服务新生态的一个缩影。

  作为承担中远海运集团“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球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愿景目标的核心公司,2016年,伴随着中远集团、中海集团的重组与中远海运集团的成立,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控”)迈出航运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一步,实现从综合性航运服务到专注于集装箱航运服务的转变。

  如今,重组改革已七年有余,成效如何?数字最有说服力:2020年-2022年,中远海控归母净利润连年创新高,从99亿飙升至1096亿。

  跨越式发展的背后,则是重组效应的不断释放。

  “近年来,借着重组改革的东风,我们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链融通,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中远海控董事、副总经理张炜表示。

  对内,顺利完成对东方海外的收购,实施“双品牌”运营,投入运行供应链物流拖车平台,探索水铁联运机制;对外,引入上汽作为股东,认购中粮福临门、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等股份,增持中远海运港口股份......中远海控正围绕“以集装箱航运为核心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运营和投资平台”这一定位,努力实现由传统的集装箱班轮运营向全程供应链运营的转变。

  截至2023年3月底,中远海控自营367艘集装箱船舶,“双品牌”船队自营475艘集装箱船舶,运力规模约290万标准箱,船队总规模居于行业领先,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充分释放,差异化经营优势充分发挥,供应链韧性进一步增强。

  

张玉卓、国资、央企、国资委、书记、主任、国企、企业改革

 

  上海洋山港码头,集装箱正在装运

  暮春时节,在洋山港一期码头,中远欧洲轮短暂停靠泊位,一个个集装箱正在高速轨道吊丝的抓取下被逐个放置在货轮甲板上。几个小时后,这批货物将运往美国和加拿大。

  “利用重组后的港航和物流产业链优势,我们全力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西部海陆新通道等的建设,持续加强区域市场、新兴市场和第三国市场的开发力度,持续提升海运物流枢纽港辐射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保障的韧性。”张炜介绍。

  目前,该公司共经营416条航线,其中包括280条国际航线、52条中国沿海航线及84条珠江三角洲和长江支线,自营船队在全球约141各国家和地区的575个港口均有挂靠。

  数字化、智能化则进一步赋能供应链生态,让这张网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

  依托区块链技术,中远海控在全球各港口实施无纸化放货业务。在上海,通过区块链电子提单,进口单证办理时间即可从48小时缩短至4小时,贸易效率大幅提升。

  

张玉卓、国资、央企、国资委、书记、主任、国企、企业改革

 

  与此同时,数字化供应链服务登陆电商平台,首个包含“拖车、报关、海运”的组合供应链产品——“泰鸿”正式上线,智能冷箱、智慧港口不断推进......

  一条条航线,一趟趟班列密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涌动。中远海控“集装箱航运、物流、港口”三位一体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建设正全面推进。

  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当下,国企改革正以破竹之势在央企各个领域遍地开花。(撰文:王莉 俞昭君)

全球调节阀网(http://www.tjf168.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调节阀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